明十三陵景陵的古松柏(十三陵古树之三)

2013-04-09 17:55 阅读(?)评论(0)

明十三陵景陵的古松柏(十三陵古树之三)

 

    这十三陵的古树拍到这里,自己都觉得有点到强弩之末了,不过好在剩最后三个陵,再坚持一下吧。

    景陵是十三陵的第三个陵,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的陵墓。明朝的仁宗、宣宗,史称“仁宣之治”,是很好的历史时期,国泰民安。但是相应的献陵、景陵,却是出名的简朴,加上岁月迁延,这景陵周围竟然一棵古树都没有。

    还是先看地形图吧

 

景陵卫星图

 

关于明景陵的介绍资料


    明景陵,位于天寿山东峰(又名黑山)之下,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。

    景陵的营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。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即派人赴天寿山陵区卜地。宣德十年(1435年)正月十一日,陵寝营建正式动工。共发军民工匠10万人兴役。六月二十一日,葬宣宗。天顺七年(1463年)三月十九日,陵寝工毕。其间断断续续共历28年的时间。

    陵园制度,一遵献陵俭制。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,长约1.5公里,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。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,占地约2.5万平方米。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。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。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、祾恩殿、三座门、棂星门、石供案、方城、明楼等建筑。

    嘉靖十五年(1536年)四月二十七日,明世宗朱厚熜亲阅长、献、景三陵,见景陵规制狭小,对从臣郭勋等说:“景陵规制独小,又多损坏,其于我宣宗皇帝功德之大,殊为勿称。当重建宫殿,增崇基构,以隆追报。”根据《帝陵图说》记载,增崇基构后的景陵祾恩殿,“殿中柱交龙,栋梁雕刻,藻井花鬘,金碧丹漆”,殿中有暖阁三间,黼座(帝座)地屏直到康熙年间犹有存者。此外,嘉靖年间还在陵前增建了神功圣德碑亭。现在,陵内的祾恩殿台基,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。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,该殿原制面阁五间(31.34米),进深三间(16.9米),后有抱厦一间(面阔8.1米,进深4.03米),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,比献陵一色云纹,显得更为精致壮观。

    清乾隆五十——五十二年(1785-1787年),清廷曾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。为省工省料,景陵的祾恩门、祾恩殿均被缩小间量重建,两庑配殿及神功圣德碑亭因残坏而拆除。现在,祾恩门、祾恩殿的台基上还有清代改建后遗留的柱础石。神功圣德碑亭仅存石碑及台基。

合葬皇后
    景陵内埋葬的是孝恭章皇后孙氏。她年幼时因容貌俊美选入宫内。后来宣宗即位,册封她为贵妃,极受宠爱。按照旧时的宫廷礼制,贵妃以下有册无宝,宣宗却破格向太后请示,制金宝赐与孙氏。孙氏虽受恩宠,却没有生儿育女。她暗地里将其他宫女所生的孩子据为己有,伪称是自己所生。宣德三年,宣宗命原皇后辞位以早定太子,孙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。英宗即位后,孙氏被尊为皇太后。先后经历了“土木之变”和“夺门之变”,天顺六年,与宣宗合葬景陵。

 

从过去神道的方向走向景陵

 

神功圣德碑

 

已不复存在的裬恩门遗址处成了现在的方城院墙门

 

从方城外东南角眺望明楼

 

全国文保牌与世界遗产牌

 

关于墓主朱瞻基

 

        朱瞻基资料

    明宣宗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(公元1398年),为仁宗朱高炽长子,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,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,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,大圭上镌着“传之子孙,永世其昌”八个大字。在古代,大圭象征着权力,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,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。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,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。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?他马上跑去看孙子,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,而且脸上一团英气,朱棣看后非常高兴,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也有很大的作用。
  永乐五年(1407年),到了朱瞻基读书的年纪,朱棣特地命自己最为信任的大臣、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姚广孝为他讲习经书,朱瞻基也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,学习刻苦,加之天资聪颖,过目不忘。永乐十一年(1413年)端午节,宫中射柳时,朱瞻基不仅屡射屡中,而且当祖父当众刚刚说了上联“万方玉帛风云会”时,便立即叩头对道:“一统山河日月明”。 朱瞻基于公元1411年被明成祖朱棣立为皇太孙。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,朱棣总是将朱瞻基代在身边,让他了如何解带兵打仗,锻炼他的勇气,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,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,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,让皇孙了解农家的艰辛,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,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,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  朱瞻基既有着祖父朱棣的英武,又具备了父亲朱高炽的睿智,难怪朱棣每每对人说:“此他日太平天子也。”一次,谒陵途中,当时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因身体肥胖,行走不便,靠着两名内侍搀扶,还是滑了一跤。汉王朱高煦在旁说道:“前人跌倒,后人知警。”话音未落,身后有人应道:“更有后人知警。”说这话的便是皇太孙朱瞻基,汉王朱高煦不由得回顾失色。很大程度上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,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,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,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,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,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,最终使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。谁知父亲的皇位还没有座热,十个月之后就暴病去世了。
  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,当日他动身北归,曾听说他的皇叔、汉王朱高煦要在半途截杀他,然后自立为帝。左右都劝他整顿兵马以作防范。朱瞻基说:“君父在上,谁敢如此胆大妄为?”依然轻身出发,日夜兼程赶到北京,当时朱高煦还没有派人设伏,他没有料到朱瞻基会来的如此之早。回到北京之后,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,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,防止有人伺机作乱,然后从容登基,改年号为宣德,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。
  朱瞻基登基之后,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问题。这个问题在建文、永乐、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,朱瞻基即位之后,马上着手整顿军务,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。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,很会带兵,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,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,终于机会来了,仁宗病逝,宣宗即位,国家动荡,皇帝年轻,正是造反得好时机,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扯起了“清君侧”的大旗,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。早已准备就绪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架亲征,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,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,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城,见大势已去,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,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,生擒朱高煦而告终。群臣都劝朱瞻基将朱高煦正法,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网开一面,没有杀他,而是将他废为庶人,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。
  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,朱瞻基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,暗示他交出兵权(当时的亲王都有自己的军队,称作卫),朱高燧并没有反抗,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,就这样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。
  宣宗朝文有“三杨”(杨士奇、杨荣、杨浦)、蹇义、夏原吉;武有英国公张辅,地方上又有像于谦、周忱这样的巡抚,真是人才济济,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,社会安定,百姓安居乐业,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,出现了即文景之治、贞观之治、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“仁宣之治”的盛世局面。这也是明朝二百七十余年间的极盛时期。
  尽管朱瞻基涉猎广泛,睿智过人,但作为一国之君,在历史上也有一些为后世所不齿的事情。首先是安南问题。早在永乐时期,由于安南内部的争斗,使得安南原来的统治者绝嗣,安南一片混乱,成祖派大将张辅率兵平叛,并在安南正式建衙,并派人管理,但是由于一些贪官污吏的压榨,加之历史渊源,安南几乎没有断过兵燹,这使得明初的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。到了朱瞻基即位,安南问题日趋严重,朝廷军队不断在安南遭遇败绩,在这种情况下,宣宗毅然决定议和,放弃对安南占领。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不小的争议,赞同的说此举减轻了国家和人民负担,也利于安南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;反对的说他丢失了国土疆域。
  作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,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,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,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,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,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“蟋蟀天子”,《聊斋志异》就有一个据此写作的故事《促织》。
  宣宗朝的废后风波也是他的一个污点,朱瞻基的正宫皇后胡氏,举止得体,贤良温淑,但身体病弱,未能生育,朱瞻基一直想废掉胡皇后,只是胡皇后贤明,没有什么过错,找不到合适的借口。朱瞻基更喜欢贵妃孙氏,孙氏面貌姣好,聪明伶俐,虽亦无子,然而深得朱瞻基的宠爱。
    据说孙贵妃为达到自己的目的,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,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身孕,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,与外界隔绝,派专人送饭、照看。然后买通御医,对外号称自己怀孕,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。由于当时孙贵妃深得朱瞻基宠爱,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,就这样十月怀胎,宫女顺利产下一子,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自己身边,并秘密处死了宫女,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贵妃的亲生儿子,即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。
  孙贵妃“生”皇子朱祁镇,使朱瞻基更立皇后的想法更加强烈。在朱祁镇出生后不久,就有大臣上表请求立他为皇太子。胡皇后很贤惠通达,主动表示应早立皇太子。其实,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,皇后亲生的儿子才是最佳人选。此时虽然胡皇后没有子嗣,但毕竟年轻,或许日后会有皇子。因此立朱祁镇为皇太子,明显有些操之过急。孙贵妃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,假意推辞,说等皇后身体恢复后定会有儿子,自己的儿子不敢先于皇后之子成为太子,然而朱瞻基却不愿意等。宣德三年(1428年)二月,朱瞻基册立尚不满三个月的朱祁镇为皇太子,是明代册立太子时年龄最小的。三月,又发布敕书,废胡皇后,立孙贵妃为皇后。对于胡皇后无故被废,时人听说后都很不理解,议论纷纷,非常同情胡皇后。几年后,朱瞻基也颇生悔意,曾说过“此朕少年事”,算是自我解嘲吧。
    总之,瑕不掩玉,宣德皇帝朱瞻基可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,他对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,他被史家称为太平天子、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。公元1435年正月,朱瞻基染上不明之症,不久死于乾德宫,终年三十八岁。
  

资料到此为止,看古树吧,方城外一棵古树都没有,方城里进不去,只有隔着墙头看

方城南墙西侧的一片古油松林

 

从东墙外绕着方城看

 

走到了宝顶下,仰视宝顶里墙边的古柏,东面顺光,天空一片湛蓝,西边逆光只能拍些黑黑的剪影了

 

西侧方城里的古树,都是逆光

 

到此为止了

 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3-04-11 06:37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